拜晴生物 专注保鲜

全国咨询热线:

020-89226318

针对性的保鲜方案,更全面、有效、安全

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新资资讯 >> 【科普】气溶胶的真面目,先听听专家怎么说
详细内容

【科普】气溶胶的真面目,先听听专家怎么说

近日, “气溶胶传播”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,大家对其是否会造成传染也充满了担心。那么,究竟什么是气溶胶?我们该注意什么?【拜晴小编】整理以下资料让大家对气溶胶多一些了解,少一些恐慌。

 

 

什么是气溶胶?

 

气溶胶并不只是和病毒相关的现象,而是常有的物理现象。它是指悬浮在气体(如空气)中所有固体和液体颗粒(直径 0.001-100微米),其中可以含有土壤微粒、工业尘埃微粒、汽车排放的微粒、细菌、微生物、植物孢子粉等。可以说整个地球,或我们周围就是一个“气溶胶世界”。

 

它是如何产生的?

 

气溶胶可自然产生,比如云、雾、霾、飘在空中的灰尘,都是气溶胶,这些气溶胶可能会通过呼吸进入我们身体。
气溶胶也可以人工形成,比如打喷嚏、咳嗽产生的飞沫,大飞沫很快落到地面或物体表面往往成为直接(飞沫)传播;而微小飞沫(通常直径小于5微米)可以在空气中悬浮一段时间,随着气流传播得较远,属于气溶胶

 

什么是气溶胶传播?

 

 

若一些病毒包含在这些小颗粒(通常直径小于5微米)的气溶胶中,随着液体被蒸发,最后剩下感染性的病毒核酸,形成飞沫核,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,造成远距离的传播,这也是目前大家所担心传染性疾病中出现气溶胶传播的原因。

 

气溶胶离我们有多远?

 

气溶胶传播是空气传播的一种方式,人们时刻刻浸没在气溶胶中
例如人们面对面交谈、唱歌或在拥挤的密闭的空间内面面相觑,人人都吸入对方呼出的气溶胶微粒。
即使在密闭无气体流动的空间如室内、走廊,气溶胶仍会借助微粒的布朗运动特性长时间漂浮在空中。
流行病学的意义在于,易感染者可以在未与患病者见面的情况下,有可能因为吸入了悬浮在空气中含有病毒的气溶胶微粒而被感染。

 

知道气溶胶很重要,但不要谈气溶胶色变!

 

不要慌!气溶胶虽易形成,但要感染人并不容易

 

由于一般气溶胶颗粒较大,在大于10 微米、50 微米以上的最多,一般的医用口罩就可以阻挡。特别小的气溶胶微粒(半径小于 0.1 微米),重量轻,主要分布在高空(来自土壤的靠近地面),它们会随风飘走,被人呼吸到的可能性也不大。

离病源越远,病毒浓度会不断下降

 

另外,病毒气溶胶在空气中也会“失活”。病毒离开体液在空气中漂浮过程中生存环境变化,更容易死去。且空气中有紫外线、有自由基,它们可以把病毒给杀死,或者是让毒性降低。比如,在开放空间,就算有人一口气排出了很多病毒,但在空气中很容易就稀释掉了,病毒浓度就会降低到安全限度以内,不易感染人。
且早在2009年,美国暴发H1N1甲型流感后,一些研究者针对流感病毒的气溶胶传播进行了详尽的分析,最终证明:对于流感病毒,受气溶胶感染的概率远低于直接感染的几率,请不必过于恐慌。
 
也就是说:
只要所在地,气溶胶本身浓度比较低(雾霾比较轻),就相对安全。
只要所在地,气溶胶里面没有流行性传染病病毒,就相对安全。
只要所在地,气溶胶里面的流行性传染病病毒浓度比较低,也相对安全。

 

那么,在什么时候,要警惕气溶胶传播呢?

 

不通风的环境中,包含病毒的气溶胶会在空气中停留很久。比如,患者乘坐电梯后,电梯中就会有病毒的气溶胶,而由于空气流通较差,如果健康的人随后进入电梯,传染风险会增加。
 
此外,含病毒的气溶胶可能沿中央空调系统、下水道系统等相对封闭的循环系统进入房间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全空气系统的中央空调,不同房间内空气会交叉流动,容易造成交叉污染。

 

 

疫情期间,该如何做好防护?

 

经过以上介绍,相信大家对气溶胶也有较深刻的理解,请不要过度恐慌,但也不能够掉以轻心。【拜晴小编】还是再提醒大家在疫情期间,做好以下防护:

  1、取消聚集性活动,避免去密闭场所活动。

  2、多开窗自然通风。

  3、电梯间通风很差,又是小空间。在电梯中一定要戴口罩、小心触摸。

  4、要勤洗手、勤擦洗、与他人隔开距离。

  5、卫生间中也要多注意。冲马桶时,盖上马桶盖再冲。疫情期间,注意下水道的疏通和消毒。

  6、不要随地吐痰,更不要用脚去踩碾地面上的痰。


COPYRIGHT 2021 广州拜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  粤ICP备2025402118号

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: 讯度网络 | 管理登录
seo seo